首页
第341章 见了人间帝王,神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341章 见了人间帝王,神仙也得磕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爱阅】
aiyue365.org,更新快,无弹窗!

    第341章见了人间帝王,神仙也得磕头
    李崇觉得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清虚观的张道士,同为方外修行之人,或许还真有法子将贾宝玉给找回来。
    你还别说,李崇虽然不大信这些神鬼之说,但是这一次,他的直觉却出奇的准。
    跛足道人和头和尚的底细,清虚观的张道士还真知道一些。
    且说清虚观张道士,他与先荣国公同庚,并没有一百多岁,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九十二岁。
    八十年前,张道士还没有出家之时,乃是史侯家的一名家生子奴才,看起来平平无奇。
    说来也巧,当时的先荣国公,也就是十二岁的荣国公世子,生了一场大病,遍请名医都一直治不好。
    后来有一位游方道人,很是有些本事,在京城中声名鹊起,一时间,一众王公大臣对其趋之若鹭,初代荣国公便将这位游方道人请到了荣国府。
    这位游方道人一见了国公世子,便说此子若想长大成人,此生无病无灾,富贵荣华,须得找一位替身,代替其出家修行才行。
    而且还不能随便找个替身,随便寻个庙宇道观出家,必须要找一个与世子同年同月同日同生辰之人,拜在九天玄女门下,去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修行才行。
    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如此炸裂的地名,一听便是海外仙山的路数。
    在初代荣国公付出极大代价,再三追问之后,那位游方道人才说,像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这样的海外仙山,其实在尘世间都是有一些跟脚的。
    而城东的清虚观,便是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在尘世间的跟脚所在。
    这些神神鬼鬼的言辞,初代荣国公本不大信,奈何此时世子的病情愈发沉重,初代荣国公没法子,便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初代荣国公先是给清虚观,布施了一大笔香火银子,然后便派人在京城和北直隶,还有金陵和南直隶那边,寻访与世子同年同月同日同生辰之人。
    这一找,便找到了当时还是史侯家家生子奴才的张道士。
    史家和贾家同为开国勋贵,好几辈子的老亲,交情自是无比的深厚。
    见自家奴才能救荣国公世子的性命,当时的保龄侯,也就是贾母的父亲,便二话不说的答应了。
    就这样,张道士便成了荣国公世子的替身,代替其去了清虚观出家修行。
    也正因为有了这档子事,当时的荣国公世子,也就是先荣国公,便娶了史侯家的大小姐,也就是贾母为妻。
    照此说来,张道士也算是贾母,和先荣国公的媒人。
    自从张道士代替先荣国公出家修行之后,先荣国公的身子果然一日好过一日,然后又迎娶了保龄侯的嫡长女为妻。
    再然后,先荣国公屡立战功,当时的世宗皇帝特下恩旨,荣国公之爵位,此代承袭并不降等。
    故而,荣国府在初代荣国公之后,又有了先荣国公这一位国公爷。
    在那几十年里,荣国府煊赫鼎盛之极,风头一时无两。
    在睿宗朝时期,徐贵妃的父亲承恩伯得罪了先荣国公。
    先荣国公竟然跨马持枪,带着宁荣两府的部曲家将,直接将承恩伯府给夷为了平地。
    事后,睿宗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先荣国公,反而还让承恩伯给先荣国公赔礼道歉。
    当时荣国府权势之滔天,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年的那位游方道人,所说的先荣国公找个替身代其出家之后,会从此无病无灾,一世富贵荣华,并不是一句谁骗人的虚言。
    也正因为此,不管是先荣国公,还是贾母,对清虚观的张道士,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是极好极好的。
    不仅贾家对清虚观,每年的香火银子不断,在张道士四十岁那一年,先荣国公更是助其成为了清虚观观主。
    后来在张道士五十四岁那一年,也就是先荣国公去世的前一年,先荣国公更是动用了无数的资源人脉,帮助张道士接掌「道录司」之印,任职礼部道录司正六品至灵天师,掌管天下道教诸事,
    成为了天下道门第一人。
    先荣国公去世之后,贾母对待张道士依然如故,不仅香火银子未见短少,每年贾母都会带着家人,去张道士的清虚观打,或是做法事。
    除此之外,贾母甚至还让自己的孙辈,比如说贾宝玉,尊称张道士为张爷爷。
    贾家与张道士之间的情谊,看样子似乎能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张道士蝉蜕羽化的那一天。
    可惜这世间的故事,大多都是不圆满的,
    贾政自幼苦读圣贤之书,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历来是敬而远之的。
    对于张道士此人,贾政从小便看不惯他,认为张道士和那些招摇撞骗的出家人,都是一丘之貉。
    其实这也怪不得贾政,毕竟贾政从记事之时算起,曾经见过无数次张道土,但却从未见识过他有什麽真本事。
    贾政所看到的张道士,擅长人情世故,为人圆滑至极,每日里不是对贾母溜须拍马,便是逢迎京中权贵。
    以贾政那迁腐古板的性子,他若是能待见张道土,那才是活见鬼了。
    自从贾母逝之后,贾政以勤俭持家为由,便停了每年给清虚观的香火银子,几乎形成惯例的清虚观打,以及一应法事也都停了。
    贾母逝之时,张道士感念先荣国公和贾母对他的厚恩,在清虚观为贾母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贾政听闻此事之后,也只是让贾环带着一份谢礼,前去清虚观向张道士当面致谢罢了。
    后来贾宝玉丢了,皇帝陛下明发上谕,让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员寻访贾宝玉的下落,并捉拿跛足道人和头和尚。
    清虚观的张道士身为方外修行之人,又是朝廷认证的天下道门第一人,自然有些见识,也有着不俗的手段。
    对跛足道人和头和尚的跟脚,张道士还是知道一些的。
    故而他三次去荣国府登门拜访,想为寻找贾宝玉出一份力。
    奈何贾政为人古板,还以为张道士是来讨要香火银子的,竟然见都不见。
    贾政还让大管家林之孝,以荣国府刚刚修建了省亲别墅,家中生计艰难,此时已是入不敷出,
    这一句轻飘飘的话,便将张道士给打发了。
    要知道张道士,乃是和贾政之父,先荣国公同一辈之人,而且还是代替先荣国公出家修行的替身。
    先荣国公还在世的时候,更是与张道士以兄弟相称。
    先荣国公逝之后,贾母对张道士,也是极为礼遇的。
    可是现如今,贾政这个晚辈,竟然让一个下人如此的当面羞辱他。
    张道士登时便火了,从此便不再登荣国府的大门。
    张道士生贾政的气,但是贾宝玉却不得不救,毕竟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更是贤贵妃贾元春的同胞弟弟。
    不管是为了报答先荣国公,报答贾母的恩情,还是为了向贾元春献媚邀功,张道土都必须想办法救一救贾宝玉。
    荣国府贾政的这条路,很明显是走不通了,张道士便将目光投向了宫中。
    在这之后,张道士通过好几位王公大臣,不断的向宫中递话,说寻访贾宝玉之事他愿意出力。
    可是说来奇怪,他找的那些个王公大臣,一个个刚开始都答应得好好的,到了后来却都纷纷没有了回音。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贾宝玉的名声之臭,满四九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现如今,贾元春诞下皇长子李肇之后,虽无皇后之名,却已经有了皇后之实。
    若是将贾宝玉给找回来,朝中多了这麽一位国舅爷,不管是对大乾社稷,还是对皇长子李肇,
    估摸着都不是什麽好事情。
    也就是说,不管是宗室勋贵,还是朝中大臣,只要还心怀社稷,只要心里还向着皇长子李肇,
    那麽他们宁愿贾宝玉死在外面,也不愿意将这个祸害给找回来。
    毕竟贾宝玉是贾元春的胞弟,又是皇长子李肇的亲舅舅,天知道他借着这两层身份,回来之后会作出什麽妖来。
    只能说在人情世故方面,张道士无疑是极为擅长的,但是在政治层面,他却傻得几乎像个白痴。
    找了各种门路,结果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张道士万般无奈,便只好将主意打到了马道婆的身上。
    其实马道婆做的那些事情,张道士自己也是有做的。
    不过他与马道婆的根本区别是,马道婆谋财害命,做事毫无底线,而他张道土,很少谋财,也绝不害命,为的只是赚取那些权贵们的人情罢了。
    毕竟在张道士看来,王公大臣的人情,那可是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
    比如先荣国公和贾母,欠了他的人情,便将他扶上了清虚观观主的位置,后来更是让他成为了天下道门第一人。
    除此之外,先荣国公和贾母,更是保了他八十年的顺风顺水,平安富贵。
    你说这人情,值不值钱!?
    张道士想着,若是将马道婆做过的那些阴损之事,全都给抖落出来,势必会牵涉到不少朝中权贵,这件案子也一定会上达天听。
    若是他运气足够好的话,皇帝陛下说不定还会亲自召他问话。
    到那时,他不仅能报答先荣国公和贾母的恩情,更能抱上皇帝和贤贵妃的大腿。
    如此一来,不仅仅是他,便是他的徒子徒孙,在当今天子一朝,又能顺风顺水,平安富贵几十年了。
    事实证明,张道士所料不差,他将马道婆告到顺天府之后,不过才过去了两天,顺天府尹沈应元便亲自登门,传达皇帝陛下的口谕,说是有事找他。
    张道士闻言大喜,片刻也不敢耽搁,连忙收拾一番,便跟着沈应元去了大观园。
    不料还未进园子,又有一个太监过来说,陛下已经回宫,让他明日去紫禁城皇极殿参加朔日大朝会,朝会之后陛下会单独召他君前奏对。
    张道士不疑有他,便只能返回清虚观,焚香沐浴,预备着明日进宫见驾。
    李崇的本意,是想在大观园里见一见张道士的。
    毕竟区区一个清虚观观主,还不值得李崇如此的大动干戈,特意从大观园赶回紫禁城,在只有大朝会等重要场合,才会启用的皇极殿见他。
    可是戴权的一番话,却让李崇改变了主意。
    戴权说,像张道士这样的修行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神鬼难测的本事,万一他起了列心,要加害于陛下呢?
    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而紫禁城里有大乾气运加持,那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个修行之人,即便是起了岁心,在紫禁城里也是没法子作妖的。
    经过了王夫人,也就是智性师太的子母蛊一事,李崇不仅信了这些神鬼之说,在这些事情上也变得极为谨慎。
    故而李崇从善如流,便决定明日在皇极殿,会一会这位张道土,
    反正明日有朔日大朝会,在朝会之后见一见张道士,倒也不算太费事。
    翌日,寅时四刻,也就是现在的凌晨四点钟,张道士便早早的进了宫,躬身站立在皇极殿广场上等着。
    张道士虽说现掌「道录司」之印,也是任职礼部道录司的正六品官员,但是像他这种小卡拉米,是没有资格参加朔望两日大朝会的。
    故而今日来参加朔日大朝会,张道士虽然站在皇极殿广场之外,站在了宗室亲贵,文武官员的最末尾,他却是见识到了此生从未见识过的盛大场面。
    只见皇极殿之内,还有皇极殿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站了少说也有上千人之多。
    一众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在多位礼仪官的纠正引导之下,分成文官,勋贵武将,宗室,三班站立。
    这些人往常在外面,一个个耀武扬威,气势不凡,可是在这里,在这皇极殿之前,他们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个垂手侍立,静静的恭候着皇帝驾临。
    两百名龙禁尉,个个腰挎长刀,一身甲胃在冷冷月光的照耀之下,闪耀着摄人心魄的寒芒。
    一千多名侍卫亲军,个个顶盔戴甲,手持长枪,把守着皇极殿各处的紧要所在。
    整个皇极殿内外,气氛庄严而又肃穆。
    张道士不知道他已经等了多久,反正当他等得双脚都有些微微发麻的时候,只听不远处,传来九声响鞭。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接着,便是黄钟礼乐之声,响彻在皇极殿内外。
    「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
    紧接着,张道士便远远的瞧见,当今天子李崇,头戴冕冠,身穿赭黄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在两位礼仪官的引导之下,缓步迈入皇极殿,踏上了丹陛玉阶,稳稳的坐在了龙椅之上。
    这还是张道士修行多年,目力惊人,方才能瞧得这般清楚。
    要不然像他这样,站在文武官员队伍最末尾的小官儿,只怕连皇帝的影子都瞧不真看。
    等皇帝陛下坐下之后,皇极殿内外的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以及在场的宦官,龙禁尉,侍卫亲军等等,数千人尽皆俯身跪地,向龙椅上的皇帝李崇,行三拜九叩之君臣大礼。
    「万岁!」
    「万岁!」
    「万岁!」
    偌大的皇极殿广场上,数千人山呼万岁,声音好似被放大了无数倍,气冲牛斗,声震于天。
    随后,众人起身之后,又是好一阵的鼓乐齐鸣,响彻在整个紫禁城之内。
    看到这里,张道士满脸惊骇,心里更是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
    和皇帝举行朔日大朝会比起来,什麽玉帝生日,什麽王母生辰,所举行的水陆大会,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简直不值一晒。
    到了这会儿,张道士方才领悟了几十年前,他师父与他说的一番话。
    当时他师父说,什麽玉皇大帝,什么九天神佛,都是假的,一切皆为虚妄,
    只有凡间帝王,只有权势才是真的。
    见了凡间帝王,弗至松清,下至如来,都得纷纷低头。
    见了凡间帝王,即便是九天玄女,黎山老母,王母娘娘,只要皇帝想要,她们也乍乖乖的自荐枕席,榻弗承欢。
    若是敢不屈从,若是敢不低头,下场便是道场化为灰烬,道统毁于一旦。
    当时,年龄尚幼的张道士,还觉乍他师父在名跟场混久了,被亥蔽了心智。
    可是现在,张道商却从心底深处,认同了他师父的看法。
    毕邪若是九天神佛真有灵验,也真有本事的话,历史弗松武佛灭,也没见佛祖降下一道天产,
    将那些胆敢冒犯他们的昏君,一三三都的给活活劈死了。
    比如封神榜里的女娲娘娘,她被乞纣王当面侮辱,不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拜托几三女妖精,下界去勾引乞纣王,坏了乞汤天下吗?
    女娲娘娘要是真有本事,为何不在乞约王侮辱她的时候,便竟接弄死乞约王呢?
    只能说,不管是什麽神佛,哪怕是玉皇帝,哪怕是松清佛祖,哪怕是女娲娘娘,和人间帝王比起来。
    就是三屁!
    不,连屁都不如。
    仅仅只是朔亏的朝会,便让张道商看乍是如痴如醉。
    他要是亲眼瞧见皇帝登基的盛大场景,估摸着张道商非乍疯了不可。
    一三多时辰之后,礼仪性质的朔亏朝会,终于宣告结束。
    李崇头戴冕冠,身穿赭黄袍,肩挑亏月,背负星辰,依利坐在龙椅之弗。
    而张道士,则被两名小太监引领者,来至玉阶之前站定。
    李崇低头看着张道商,药未开口问话,只见张道商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口称万岁。
    李崇先是一愣,旋即便乐了。
    「朕听说京里的王公大臣,都称呼你为『老神仙」,怎麽神仙见了朕,也要磕头吗?」
    张道商跪伏在地,连头都不敢拾,战战兢兢的恭声回答道。
    「陛下乃一代圣君,便是这人间的真神,是这尘猫间的现猫佛,这天下,这人猫间,便是陛下的道场,
    别说是区区小老儿,即便是九天神佛,在陛下的道场见了陛下,也得低眉顺目,也得跪地顿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