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爱阅】
aiyue365.org,更新快,无弹窗!
第774章粮食,就是人心(第1/2页)
鸭绿江的薄雾尚未散尽,两名穿着朝鲜使者服饰、神色仓皇的人,正驾着一叶小舟,拼命向对岸划去。
他们怀中揣着卫满用血写就的求救信,以及一份承诺割让巨济岛等沿海岛屿给倭国的密约,这是卫满能拿出的最后筹码。
然而,小船刚靠岸,芦苇丛中便无声无息地伸出数支冰冷的长矛,抵住了他们的喉咙。
训练有素的汉军锐士如同鬼魅般出现,迅速将二人制服、搜身,那封至关重要的信件立刻被快马加鞭送往后方汉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刘盈并未身着戎装,依旧是一袭锦绣常服,正与陈平对弈。
听闻消息,他缓缓落下一子,接过那封沾着使者体温和恐惧的信件。
他仔细阅读着卫满近乎哀求的语句和那些丧权辱国的承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陛下!”
陈平捻着棋子,低声道,“倭国狼子野心,若真让其得到朝鲜沿海据点,恐成心腹大患。此信必须截下,使者……当就地处置,以绝后患。”
刘盈却摇了摇头,将信件轻轻放在案上:“丞相,信,要送。而且要原封不动地送过去。”
陈平一愣,面露不解。
刘盈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却蕴含着深不见底的谋略:“但只是‘原封不动’地送到村野治保手里,未免太浪费了。来人,取笔墨,再备一份我大汉宫廷专用的金粟笺。”
很快,一份以卫满口吻书写,但内容截然不同的“国书”在刘盈的口述下完成。
在这封信里,卫满的哀求变成了倨傲,许诺变成了空头支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倭国天皇的利用和事成之后可能翻脸不认账的暗示。
更绝的是,刘盈还模仿卫满笔迹,在末尾添了一句:“若天皇陛下能牵制汉军水师于对马海峡,寡人自有破敌之策,届时半岛战利品,你我再议。”
“把这封信,换进去。”
刘盈将新信装入原来的信封,蜡封模仿得天衣无缝,“让那两个使者继续他们的使命。记住,要让他们‘侥幸’逃脱我们的追捕,一路有惊无险地抵达倭国。”
陈平略一思索,眼中顿时爆发出钦佩的光芒:“陛下圣明!此计大妙!村野治保性格猜忌狂傲,见到此信,必认为卫满是在戏耍利用他,非但不会发兵,反而会勃然大怒!甚至可能因此与卫满结下仇怨!我等不仅免去两线作战之忧,更可谓不费一兵一卒,便断卫满一臂!”
“正是此理。”
刘盈颔首,“而且,不必告诉卫满他的使者被抓过。让他留着那点虚无缥缈的希望,才能在王京城里‘安心’地等待他的末日。”
这种掌控敌人心理,给予虚假希望再将其彻底碾碎的手段,堪称诛心。
战略既定,汉军的攻势更加游刃有余。
刘盈并未急于直捣黄龙,而是采纳了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大汉军队以那些早已渗透进来的“商队”为内应和向导,不再纠结于一城一池的攻坚战,而是迅速分散开来,如同水银泻地般,席卷朝鲜广阔的乡野农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74章粮食,就是人心(第2/2页)
汉军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并非杀戮,而是开仓!
打开随军携带的粮袋,以及缴获的、原本属于朝鲜贵族粮仓的存粮,当场熬煮米粥,分发给了那些面黄肌瘦、濒临饿死的朝鲜平民。
“大汉天子仁德,赐粥活命!”的呼喊声,伴随着米粥的香气,迅速传遍四野。
对于饥饿到了极点的人而言,一口吃的,远比什么君王、国家、大义更重要。
无数朝鲜百姓跪倒在汉军的粮锅前,涕泪横流,高呼万岁。
他们很快便从恐惧的顺民,变成了汉军最热情的支持者和带路人。
汉军因此对朝鲜的地形、兵力部署、粮仓位置了如指掌,进展神速。
而攻势最猛、进展最快的,当属樊哙、樊伉父子率领的先锋军团。
这爷俩一个如猛虎,一个似彪豹,打法毫无花巧,就是一个“快”字!他们根本不理会沿途小股敌人的骚扰,直奔一座座城池。而守城的朝鲜军队,早已军心涣散,饥饿使得他们连武器都拿不稳。
往往汉军刚把云梯架上城墙,甚至还没开始攀爬,城头上的守军就扔下了武器,有气无力地喊道:“别放箭!我们降了!只求……只求给顿饱饭吃!”
面对这样毫无斗志的敌人,樊哙连砍人都觉得索然无味。他常对儿子樊伉嘟囔:“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这特么是打仗还是开粥厂?”话虽如此,他还是严格执行刘盈的命令,受降后,第一件事就是让降兵吃饱饭。
五日之内,樊哙父子连克十余城,几乎兵不血刃。消息传回,连刘盈都有些惊讶于进展之神速。
大量的降兵开始成为汉军的一个“负担”。中军帐内,陈平再次向刘盈进言:“陛下,降兵已逾数万,每日消耗粮草巨大。朝鲜本就缺粮,这些人毫无战力,且心向难测,实乃巨大隐患。一旦我军粮草不继,或战事有变,其必生乱。依臣之见,不如……”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既能节省粮草,又能永绝后患。白起之事,虽遭非议,然于当时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刘盈正在看地图,闻言头也没抬,只是摆了摆手:“杀降不祥,亦非仁君所为。况且,这些饿极了的人,自有他们的用处。陈卿不必多虑,朕心中有数。”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王京城的位置,眼神深邃。
与此同时,王京城内,卫满已经快被绝望逼疯了。
外围城池接连失守的消息如同雪片般飞来,每一个消息都意味着他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本就不多的存粮又少了一部分来源。城内存粮日益减少,配给一减再减,士兵和百姓面带菜色,怨声载道。
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那份派往倭国的求救信。他每天都在祈祷,祈祷使者能顺利抵达,祈祷村野治保能看在唇亡齿寒的份上发兵来救。